前言

原本想說回台灣就補上這篇,不知不覺又拖了一段時間

.

這邊整理一下如何選擇自學滑雪(尤其是單版)的話,一些要注意得事情

因為是自學沒有教練,有很多眉眉角角不會有人告訴你

這邊就整理一下自學時踩到的坑吧

.

可能會包含的部分:

  • 設備: 哪些建議要租,或是要買,哪些可以不用
  • 好用小物: 不是必需品但不才覺得好用的東西
  • 課程: 除了推薦的影片外,一些推薦的動作
  • 其他: 一些跟上面無關,但可能有用的資訊

設備

整理不同設備的重要程度

這邊是以不才自己在湯澤附近的神樂滑雪場為例,並且不才比較耐寒些(比當地日本人少穿半件到一件的程度)

考量點是盡可能的只買/租/帶最重要的東西,畢竟行李空間實在有限

所以請根據不同情況(e.g. 會去更冷的滑雪場)自己做調整

.

另外,這些設備請去實體門市試用。不建議上網買,可能會拿到不適合的,還不能退稅

還有可以在日本買,可能還比較便宜

試想台灣根本沒滑雪場,那些從過外進口的東西要關稅還沒多少人買,價格自然不會低

.

沒記錯話這次滑雪設備是在 スポーツデポ 買的

之前看 youtube 介紹有一條專門賣雪具的街,但不才實在懶得過去

剛好住的附近有運動用品店,品類多價格也還可以接受

.

針對不同工具介紹一下哪些該買,哪些可以用租的:

  • 滑雪板 + 滑雪靴
    • 必備,一定會用到。
    • 通常是在滑雪場的店附近租,新手不建議買。
    • 雪靴盡可能挑選貼腳的,如果鞋子內部空隙太多,前刃煞車時很容易遇到墊腳尖了,但實際卻沒有影響到滑雪板的情況。可以用平常穿的鞋子尺寸做減法往下找,如果合身就把數字記下來方便下次複製貼上。
  • 手套
    • 強烈建議,手直接摸冰其實有點冷。
    • 可以在日本運動用品店買,畢竟台灣的手套不用考慮到那麼冷的情況,隨便買可能實際用時發現不太保暖。
    • 毛線的不確定會不會沾雪。
    • 印象中價格多半在 3,000 起,感覺租起來應該也不便宜,如果覺得可能會滑兩次以上可以考慮買
  • 滑雪服
    • 不一定要,能夠防雪的羽絨厚外套也行
    • 以湯澤附近的神樂滑雪場為例,不才是一件內衣 + 一件睡衣 + 一件帽踢上衣 + 一件厚羽絨外套就可以了的程度
    • 防雪防風的外套在天氣好時勉強夠用,但不建議賭,一遇到陰天或是飄雪等惡劣天氣時時保暖會不太夠
  • 滑雪褲
    • 不一定要,但如果有的話,雪融化時不會把衣服弄濕
    • 不才是一件睡衣 + 一件比較緊身的帆布褲就可以了的程度。但如果經常跌倒,褲子上比較容易沾到雪,雪融化時可能會冷到(但不才覺得還好)
  • 頭盔 or 毛帽
    • 天氣好時可以不用,但天氣差的話,耳朵附近還是要保暖到會比較好。
    • 毛帽可以考慮,畢竟不重,天氣不好時也保暖
    • 如果買好的裝備可以放日本(e.g. 朋友家)的話,可以考慮買頭盔 + 面罩的組合,像是這個
      • 一來是能保暖頭部,並且頭盔其實也很輕
      • 二來是如果有戴眼鏡的話,頭盔上的面罩撥打開/關起來很方便,相對單獨的護目鏡比較不會勾到眼鏡。
      • 下雪的話,頭盔的雪很好剝掉
      • 感覺或許有可能可以保護頭部,但不才從來沒頭部著地過
      • 缺點是脖子更容易酸,不確定是因為頭的壓力更大了,還是摔倒時頭盔會因為外力拉扯脖子
      • 朋友說之後騎自行車上班時可以拿來防風
  • 護目鏡
    • 因人而異。不才前幾次滑雪都沒戴還是能滑,就是有點亮。
    • 如果覺得需要但又近視的話強烈推薦頭盔 + 護目鏡。理由跟上面一樣,護目鏡在穿脫的時候很容易搆到眼鏡,堪稱狼狽大師。
  • 雪地靴
    • 不一定要,布鞋或是運動鞋說真的也不是不能在雪地上行走,雪沒有結塊的話不會太滑
    • 雪地靴的好處是比較不會把襪子弄濕。如果買好的裝備可以放日本的話可以考慮買,不貴。
    • 可以考慮買了滑雪後帶回台灣。台灣常下雨,雨大的時候穿這個比較不會把襪子弄濕
  • 防曬霜與護唇膏
    • 不才自己是都沒用。
  • 護膝或護臀墊
    • 不才自己是都沒用,但也不是很確定用了這個會不會比較好。畢竟有些滑雪道的雪融化的話,摔下去還是會痛的。

好用小物

一些平常滑雪影片不會提到,但不才覺得不錯的東西:

  • 能量棒,能夠幫助快速恢體力。到雪地時食量會變大很多,有時候雪場提供的食物不太夠吃。
  • 能壓出雪球的工具,不才沒買但感覺應該很好玩。
  • 如果想記錄滑雪過程可以考慮全景相機,因為 360 度都會拍到,所以在滑雪時不用擔心鏡頭角度,管滑管摔就對了。
    • 缺點是之後要剪片很麻煩,即時手機已經簡化了了很多步驟還是覺得麻煩。
    • 想要做比較精細的剪輯(e.g. 剪出所有摔倒的影片)會超級沒動力,因為匯入到PC流程又多又慢,手機的剪輯也做不了多複雜的事情。
  • 放雪票的袋子或是夾鏈袋
    • 有些滑雪場的票是紙做的,放在口袋會爛掉
    • 比較新的滑雪場可能會用 IC 卡,但放在錢包內進出時又不好拿
    • 固定在手臂或是不用到處翻找的地方會比較方便,尤其是雙手都拿著滑雪用具的時候
    • 印象中好像有看過能在手背上放雪票的手套,連結一時間找不到
  • 手套綁帶。如果會在纜車上脫下手套拍照,可能會需要
  • (optional) 小零錢包,方便在公車上快速投幣

課程

課程會推薦這部影片,都很實用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_HvH06NrOQyPg-DyEtZydcFIMNjE1Bmq

.

下面的點比較像是補充,或是覺得需要注意的事情,看完教學影片後可以回來再看一遍:

  • 暖身: 尤其是脖子和腳踝
    • 摔倒姿勢不對的話很傷脖子,尤其是戴著頭盔。第一天摔完回旅館都覺得脖子快爛掉了
    • 控制板子很多時候要靠腳踝,第一次使用又很容易因為緊張而用力過度,腳踝就會很酸
  • 快跌倒時把重心降低,比較不會痛
    • 用力跌倒幾次後,腦子裡就會開始有放棄的念頭了。
  • 開始練習換刃時,可以用手指著想要滑動的位置
    • 滑雪不一定是直直的溜下去,有時候需要透過切換前後刃的方式左右移動。用手指出位置能夠方便自己在切換左右刃時,知道自己究竟要移動到哪才是對的。
    • 如果手指出位置的話,能夠針對指出的位置修正身體的動作。等到了正確的位置後,在指出下一個位置。把換刃 + 判斷地形切成兩件事並且分開執行,會比較簡單些
    • 如果不指出位置,很多時候是否要換刃可能會靠感覺。在比較不寬的場地可能會容易摔倒
    • 二來能根據之前指出的位置和事後的結果,重新判斷自己指的位置是不是正確的
  • 盡可能挑比較平坦的滑雪場
    • 以神樂和田代為例,田代的坡道相對會比較適合新手(雖然在那邊租裝備比較貴)
  • 盡可能挑選人比較少的滑雪場
    • 我是菜雞,你是菜雞,大家都是菜雞,菜雞喜歡在雪道正中間跌倒,然後菜雞又怕撞到其他菜雞,就都不用練了QQ
    • 靠近車站,交通很方便,滑雪場附近有一堆飯店,工作人員會多國語言的,通常遊客不會少,不才記得第一次去 Gala ,光是搭纜車就要排長長的隊伍。
    • 像神樂或是田代這種要搭公車上山,並且滑雪場下沒飯店,民宿也不多的滑雪場,遊客就相對不多。
    • 人多的滑雪場雪地可能會被壓得比較硬,更難滑,摔起來也更痛。
    • 人多的滑雪場,滑雪道的某一段有機會會被滑雪場開的教學團佔用,也是新手的我們可能也很難完美繞過去
  • 開始能落葉飄後,可以考慮一邊深入滑雪場的場地,一邊找人少的場地練習(如果記得住場地路線和難度的話)
    • 接近入口處的滑雪場人肯定是最多的
    • 事後想想,滑雪場內其實有不少路線比出入口附近的路線更平更寬。
  • 如果時間不多,不是太在意滑雪技巧提升,只希望能在不要有太多挫折又能體會滑雪的樂趣的話,只需要學會使用後刃和落葉飄,可以應付不少場地。反正就是邊滑邊煞車這樣XD
    • 但這樣反而不會有動力想學會使用前刃和換刃,一來使用前刃會怕(畢竟身體要面向斜坡,摔下去想想就刺激)。二來以前不會摔,現在又會摔的挫折感其實有點大QQ

順便簡單說明一下如何看滑雪提供的路線圖(還是拿神樂滑雪場舉例):

乍看會以為這是一座山,上面是山的頂點

.

實際上哪邊是山頂,要根據路線的箭頭來推斷,紅色圈起來的地方是比較高的地方,藍色是較低處

.

這個滑雪場有一個兩個入口,分別是田代和三吳,可以從任意一個入口溜到另外一個。

.

如果想從三吳田代,路線會是這樣。

紅色是搭纜車,藍色是向下滑

.

田代三吳,路線會是這樣。

.

剛截圖到一半才發現有日文版,日文版的場地顏色才有對應難度

綠色是最簡單,接著紅色,最難是黑色,但也有遇到有些路線明明抖到不行,也被標成綠色

會落葉飄基本上能夠應付綠色到紅色區域

如果剛好需要在這個滑雪場練習前後刃和切換,推薦左上方那塊區域(也就是田代滑雪場上方),地寬路也不會太陡

.

喜歡玩探險遊戲的小夥伴建議把截圖存起來,並且確保手機整天都有電。有時候搭纜車的地方只有代號,但附近沒有地圖

需要拿出手機來對現在在哪

.

其他

其他跟滑雪技術無關,教學不一定會提到的事情:

  • 裝備建議在滑雪場附近的私人出租店租,會比較便宜。
    • 以田代為例,那邊滑雪場官方的出租店一天要 6000 日幣。如果要放鞋子要租置物櫃,300 日幣。
    • 但附近的神樂滑雪場的私人出租店一天是 3500 日幣多租一天只要 2000 日幣,並且放鞋子不用錢,租的裝備可以借放在那邊也不用錢。
  • 如過是住滑雪場附近的民宿,或是有去私人出租店,可以去問問看有沒有賣滑雪票,會比直接去櫃檯買便宜一些
    • 以神樂滑雪場為例,私人出租店賣的票兩張一萬日幣,但在滑雪場的櫃檯買一張票是 7200 日幣
  • 白天時如何判斷滑雪場的狀態好不好
    • 如果在山下晴天,並且地上的雪看起來像是昨天晚上下的,恭喜滑雪場狀態不錯。
    • 如果在山下陰天,更慘還在下雪,那山上通常不太妙,因為通常山上會起霧。
    • 最討厭的情況是霧很大,一來是會讓雪地的細節全部不見,沒辦法判斷雪地是膨的還是硬的,沒辦法判斷地形。除了知道雪是白的外,得不到任何有用的資訊,基本上僅次於閉著眼睛滑。二來是眼鏡可能會起霧,眼鏡兩面加上滑雪鏡總共三面的霧氣,不才曾經遇到滑一滑前面的人被霧P到不見。
  • 滑雪場通常從八點開到四點就結束了,最晚四點半要下山,可能是因為冬天太陽下的早,晚上在山上很危險。
  • 距離出入口更遠的纜車路線可能會提早打洋(e.g. 三點),目的是確保不會到了四點半人還在很遠的地方沒回來
  • 如果是搭山區的公車,如果上車不需要刷卡的話,可能會需要拿乘車券,上面會印數字
    • 不然司機不會知道你是從哪一站上車
    • 公車前面的螢幕上會有很多格子,每一個格子會有數字和對應下車時要付的金額,公車每經過一站,上車時乘客拿的的編號會變大,格子上金額也會變大些。下車時把乘車券和格子上對應的金額投進零錢箱內
    • 鄉下的車子不一定能刷卡,記得準備好零錢,並且避免在下車時才開始算錢,會影響到其他乘客。

後記

去滑雪三次,第一次是很久以前去湯澤,體驗單雙版

第二次是去年,開始滑時發現之前學的全忘光了,又重新摸了單雙版,發現比較喜歡單板,花了兩天會落葉飄了

第三次是今年,也是花了好幾天才學會切換前刃後刃。

主要卡住的原因也很智障,前兩天鞋子穿的太大號了,還有挑的滑雪場坡度太陡了,直到第三天換了滑學場才發現。

然後總共只滑了四天,想想有點虧啊。

.

後來回想一下,可能在台灣上滑雪的課,等到日本就可以直接開始滑是相對有效率的方式,或是可以說是不差的選擇。

畢竟有專用的設備可以方便高效練習一些動作

教練也都會說中文

姿勢錯了也會及時提醒

有專門的練習機器,可以抓著桿子慢慢學會調整重心和動作

一些重要的事情教練也都會說,至少不會遇到不才那種鞋子穿太大的破事

不差錢的話跟團滑雪甚至還有人能幫你搞定日本滑學場的事情

.

邊滑邊學看起來是省下了教練費

但那邊的滑雪場還有住宿費也是要錢

.

當然上課也有缺點,除了貴外,上課也是很花時間的

.

如果和不才一樣沒花錢的小夥伴,發現進步不快的就不要太放在心上了

這個是貧窮該接受的事實(X

.

以上

.